很多网友对于9个学生的乡村小学背后,一场关于教育的选择和一些校园小树林暴雨的热门话题,都是很想知道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详细讲讲!
大雨后撑伞上学的女孩
海报新闻见习编辑李硕湛江报道
9月5日下午三点,一场大雨过后,嘉园小学门前的道路泥泞不堪。午休后,学生们从家里回到了学校。因为下大雨,大家比规定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个女孩踩着泥巴走到校门口,撑着一把遮住大半身的雨伞,羞涩地走了进来。
9月4日,网络流传的一段视频引起关注。视频显示,广东湛江的一名女孩去学校报到,发现班上只有她一个人。女孩家长称,一年级1人,二年级3人,三年级3人,学校共有7名学生。9月5日,海报新闻编辑来到了这所9人小学所在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佳园村。
嘉乐安小学从来都不“小”
嘉园村位于徐闻县城西约十公里处。与徐闻县菠萝乡的称谓不同。这里的土地上种植着韭菜、辣椒等蔬菜。村民们说,佳园村的韭菜很特别,有一种其他地方没有的香味。该村现有人口2600余人,素有“大村”之称。然而,该村小学只有9名学生,是一所“小”小学。
9月5日中午,小编向村民路,找到了隐藏在村子深处的贾乐安小学。小学的围墙又长又高,有四个边围成,整体接近梯形。大门有些破旧,白瓦泛黄。正上方用楷书写着“嘉园小学”三个字。村子的正式名称是“嘉园小学村”,但村民们更喜欢“嘉园”二字,村口的石头上也刻着“嘉园”二字。几位门捐献者的名字校名左侧也刻有,签字日期为1995年。
佳园小学门口
通往小学的村路
学校的历史可追溯至1995年,于20世纪80年代开设小学。提起这件事,当时就读于嘉乐源小学的村民颇为自豪,“我们嘉乐源小学也有一所学校,有光荣的历史,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有300人。””。据他介绍,佳园小学的前身是徐闻中学,再往前是军营,所以校园并不小。
校园很大,空荡荡的,没有操场,也没有跑道。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两层教学楼,左右两侧都是长满青草的土田。沿着水泥路一直走,就能听到孩子们大声的笑声,那是从小学建的幼儿园里传来的。当我们到达教学楼前时,笑声消失了,听不到任何声音,透过窗户只能看到空荡荡的教室。佳园小学分一到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有很多空教室。
曾在佳园小学读书的村民张继才回忆,20年前她上小学时,虽然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但每个班约有40人。“村里所有的孩子都在那里上学。我们当时的贾乐安小学是一所大学校。”
现在学校只有9名学生。谈及近期学校学生人数少引发的担忧,嘉乐园小学校长表示,目前嘉乐园小学已正常开放、运行。但他也承认,近年来学生越来越少。2015年他上任时,家銮小学只开设三个年级的课程。
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村民们并不感到惊讶。他们只是把视频发到微信群里,说“上新闻了。”谈起这件事,几个聚集在一起的村民说“十年前,学生很少。”
村民不愿把孩子留在佳园
和贾乐安小学一样,贾乐安村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但这种变化很难用一句话概括。就像村民们会感慨地说“生活确实变好了”。但他们也会感叹“我们村现在的教育不好!”
9月5日中午,不少村民在小树林的树荫下舒舒服服地窝在吊床上聊天。大雨来临时,他们搬到附近的一家商店,围着桌子喝热茶。现在正是农闲时间,要到八月十五左右才能开始忙碌。
佳园村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如韭菜、苦瓜、辣椒等,很受欢迎。一位村民说“村里很多人靠卖反季节蔬菜致富了,现在都承包了,生意越做越大。””他指着几栋两层楼房告诉小编,这些都是近十几年建成的。“包括你脚下的水泥路。你怎么能不说生活比以前更好了呢?”
但他接着说“但是你不能比较,而且比较不好。”据他介绍,村里有很多三十多岁的单身年轻人。外人看到村里没有路灯,就没人愿意来这里。一边说着,“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在村里办婚宴了。”
近年来,该村的新生儿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文哥举了每年正月十二送灯笼给土地神的村俗习俗的例子。按照民间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去年刚生儿子的家庭都要祭灯笼给土地公。送灯笼,但文哥发现,以前每年都会有十几户人家一起送灯笼,但最近三年,只有两三个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未来几年上学的孩子将会越来越少。”
但目前,有知情人透露,佳园村确实有一些村民在外面打工,孩子也跟着父母一起上学,但数量并不多。现在佳园村学龄儿童较多,约有200人。村民老黄还说“放学后到村口看看有多少家长骑着摩托车、电动车来狮岭接孩子放学,你就知道贾乐安缺学生了。”上小学并不代表村里没有孩子,这是题所在。”
一位老人接孩子放学
据家乐庵小学校长介绍,家乐庵村所在的城北乡从2014年开始就建立了中心校和分校的模式。全乡有小学13所,其中3所为六年级,其余为小学。10人没有完整的成绩。例如,佳园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徐闻县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每个村都会设立办学处,方便村里的学生就近上学。分校虽然学生人数少,但师资有保证。
不过,不少家乐源村村民表示,不愿意孩子去家乐源村小学读书的原因之一就是师资题。说到这件事,老黄是最生气的。他说“老师年纪大了,教‘小鸟’做‘岛’,孩子们怎么学呢?”老黄的儿子毕业于佳园小学。但他直言,现在,他不会让儿子在这里读书了。
张继才把孩子送到隔壁村的狮岭小学。一个班有30多个学生。她觉得有更多的同学对她的孩子有好处。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班只有两个学生,即使他们不及格,每次考试他们也会是第一或第二。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在哪里。”
贾乐庵村村民文戈的孩子,曾在贾乐庵小学上幼儿园,现在在狮岭小学读书。他觉得幼儿园主要是托管,小学则不同。你必须学习东西。还有另一个实际原因。文哥说“嘉园小学只能读三年级,孩子四年级就得转学,还不如直接去狮岭小学读一年级。”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再加上我也有条件每天去接孩子。文哥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送孩子去狮岭小学。
关于教育选择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老黄、文哥和其他几个村民坐在一起交谈,得出了这个结论。
贾乐安村的村民愿意把孩子送到狮岭小学。有村民告诉小编,村民收入增加了。当务之急是改善他们的生活并建造新房子。乐源村已经新建了不少二层楼房。第二要务是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除了少数随农民工父母出国留学的人外,更多的学龄儿童在附近的中心学校就读。距离佳园村约3公里的石岭小学,已成为佳园村不少孩子的学习场所。
9月5日下午,海报新闻编辑来到狮岭小学时,正值放学时间。老师组织低年级学生排队,走到校门口。家长们堵住了校门。街上有卖小吃的摊贩,很热闹。还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学生在校园里玩耍。有篮场和跑道,足够孩子们尽情奔跑。
走进校园,大雨后的泥泞没有了。水泥路上只有一小片尚未排干的小水。最显眼的建筑是一栋4层的教学楼,上面铺着瓷砖,学生们陆续进进出出。楼梯是大理石铺成的,干净明亮。整个校园给人一种雨后清新的感觉。
狮岭小学教学楼
徐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开资料显示,狮岭小学始建于1928年,已有90多年的历史,最盛时有学生600余人。去年10月,县文联还组织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向狮岭小学捐赠图书700册。
据悉,按照中心学校和分校的模式,学龄儿童进入一年级时可以选择村分校或中心学校。选择分校的学生三年级后也可以升入中心学校。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分校和中心学校的学费没有差别。
既然所有学龄儿童都可以就读条件较好的狮岭小学,为什么还有9名学生在嘉乐庵小学就读呢?文哥解释说,送孩子到外村读书是有要求的。虽然各个学校收取的费用差别不大,但交通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早上一趟,中午两趟,下午一趟。一天下来,家长要接送孩子八次。”文弟兄说“这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接受的。”他分析说,村里的孩子数量很少。像他们这样的留守家庭根本无力承担每天8次的接送服务。一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骑电动自行车不方便。其次,即使他们能骑电动自行车,也太费时间、太费力。狮岭小学距离天堂很远。村庄距离约3公里,往返约20分钟。但是,您必须早点出发去接孩子。如果早上、中午、下午接送孩子的话,总共需要差不多两个小时。“孩子们自己去上学也是不可能的,必须穿过车辆密集的干燥道路,太危险了。”
放学后,家长接孩子回村
另一位村民补充道“中午的接送可以省略,孩子们可以在学校附近的托儿班休息。”文哥告诉小编,日托班的费用是每学期1800元。他笑道“贵啊。所以说,按照乐家园小学目前的运营情况,学生人数少是很正常的,但考虑到每个家庭的情况,有9个也很正常。”学生。”
9月5日下午三点,一场大雨过后,家乐庵小学门前的道路泥泞不堪。一个女孩踩着泥巴来到了校门口。她撑着的伞遮住了她的大半身子。她很害羞,但在进入校园之前,我转身向编辑告别。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编号jrtt
9个学生的乡村小学背后,一场关于教育的选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感谢你花宝贵的时间阅读,更多关于校园小树林暴雨的内容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