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疾控提醒注意两种传染病出血热和寨卡病病,前者早期症状与感冒、登革热类似

对于一些广州疾控提醒注意两种传染病出血热和寨卡病病,前者早期症状与感冒、登革热类似的相关话题,以及疫情初期到底发生了什么的题,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下来听小编介绍。

羊城晚报编辑林青青、通讯员隋疾控中心报道广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近期警惕出血热、寨卡病病。据介绍,这两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老鼠和蚊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由于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很容易误诊、漏诊。尤其是暑假即将结束,不少市民出国旅游归来。如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申报相关旅行史。

出血热很容易被忽视

据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引起的传染病,以大鼠为主要传染源。它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目前,出血热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东北地区为高发地区。

通过老鼠传播是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包括接触传播、胃肠道传播和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螨虫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不会发生人际传播。

广州地区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褐家鼠。流行季节主要是3月至6月,全年都有散发病例。据小编了解,今年广州收治的一例疑似因处理老鼠尸体不当导致感染。

出血热的潜伏期为7-46天,一般为2周左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专家警告,由于早期症状与感冒、登革热相似,很容易被误判和漏诊。其典型症状是三痛三红,还可能出现皮肤出血斑、结膜充血等症状。

专家介绍,目前尚无治疗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但有疫苗可以预防。早期发现并及时对症治疗,预后较好;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期可能发展为低血压、急性休克、血管渗漏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市民如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曾到草原、户外旅行、作业的市民,更应注意筛查。

寨卡病病通过蚊子传播

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介绍,寨卡病病是由寨卡病引起、通过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当前疫情主要集中在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亚热带国家。自2016年2月中国大陆发现首例输入性寨卡病病确诊病例以来,多个省市均报告了零星输入例。尽管中国尚未发现本地病例,但由于存在合适的传播媒介——伊蚊,中国仍存在疫情本地传播的风险。

由于蚊媒传播是寨卡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节。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病全年均可发生。

寨卡病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12天。人们感染寨卡病后,只有20岁才会出现症状。症状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关节疼痛、全身乏力、头痛等。严重病例和死亡很少见。然而,孕妇感染寨卡病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由于目前尚无疫苗可以预防,因此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因此,专家提醒您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出行时做好防蚊措施,使用防蚊水、穿浅色长袖长裤等,尽量避免在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和睡觉;入境时,如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不适情况,应主动向海关申报并配合卫生检查。入境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广州疾控提醒注意两种传染病出血热和寨卡病病,前者早期症状与感冒、登革热类似,以及疫情初期到底发生了什么相应知识,就解到这里了,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