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上狼牙山五勇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和一些形容疫情形势险峻的话题,大家议论纷纷,下面听小编来讲解吧!
再过一个月,就将迎来狼牙山五壮士壮烈跳伞79周年。五位英雄为正义献出了生命,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令人难忘的壮丽篇章。如今,狼牙山依然雄伟秀丽,游人络绎不绝,议论狼牙山五壮士。英雄气概历久弥新,古狼牙山见证了这一点。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是一堂革命精神的生动课堂,是红色文化的传承。
狼牙山是一个让人宁死不屈的地方。
2020年8月18日,前往狼牙山的路上人烟稀少。路边的农舍在接待完周末的客人后,正在休息,准备迎接新一批的客人。当小编一行来到琅琊山脚下时,映入眼帘的是人头攒动的景象。在疫情尚未完全过去之际,这些来到狼牙山的客人,正是为了心中的英雄。
据了解,狼牙山古称狼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高耸险峻,形如狼牙而得名。1938年,中国领导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黟县县公署在西固县村成立。包括杀死日本“名将”的黄土岭之战在内的200多场战斗都在易县抗战时间线上。开始。其中,狼牙山五壮士的功绩尤其为人们所熟知。
1941年8月,侵华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毁灭性“大扫荡”。9月23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黟县西南琅琊山区。一时间,3万多名党政机关、游击队干部和群众被包围。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师一团七连奉命掩护他们的转移。第二天,连队完成任务撤离,留下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员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继续进攻。
9月25日,日伪军500余人向狼牙山发起总攻。为了给群众和部队争取更多的行动时间,五名战士明知七盘陀山顶已是死路,仍毅然带领日军来到这里。他们英勇作战,子弹打完后,又用石块还击。面对逼近的敌军,他们毁掉枪械,不肯投降,纵身跃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跳崖前,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的标语。和“中华民族万岁!”回荡在狼牙山的群山之中。随后,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吊在山腰上,幸免于难。五位战士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刻在我心里
为了纪念和表彰五位抗日英雄,1942年,当地革命政府牵头,群众积极参与,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纪念碑”。“据说那一年大旱,人们要步行二十、三十英里去挑水建塔。石头、石灰等也是人们一点一点运来的。由此可见当地老百姓与八路军有着深厚的渊源。”李芳说道。后于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不敢忘记和八路军。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这是狼牙山附近八十多岁的老人经常向黟县狼牙山镇东西水村李芳提起的一句话。这些老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抗战,而李芳还拥有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馆长的身份。李芳从小就听爷爷奶奶讲述五位烈士的事迹。上班后,她给自己和展厅的同事们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坚持每月探望每一位抗战亲历者。游客们,听他们讲述当年经历的战争。
最让李芳印象深刻的是,她通过同学找到了一位老人。“一方面,我们想离这些老人更近一些,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缩短我们和那个时代的距离。”李芳说道。于是,李芳带领其他解说员来到了周庄村的老人家。这位老人的名字叫连镇章。2011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独居。当李芳向他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的建成情况时,老人向纪念碑建成的方向连跪三拜,鞠躬九拜。收到这份伟大的礼物后,我热泪盈眶地站了起来。“英雄不能被忘记,党的恩情要记在心里,这些英雄永远不能被忘记,永远不能……”他喃喃自语。老人平静下来后,向李芳一行人介绍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周庄曾是杨成武将军的司令部。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识字的人之一,所以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就一直义务教村民读书。他向李芳等人介绍了他眼中的和八路军。
正是在不断的探访中,李芳等人发现了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和宋宝义两人从悬崖上跳下,挂在树上。恢复意识后,他们又爬了起来,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后来,在游历此地的李老道士的帮助下,他才活了下来。“听我们这里一些老人的口述,再加上一些文件的核实,这两名勇士应该是被送往桑岗医院或者洛车村地区休养了。”李方说,他一直在探索这些英雄的事迹。不停止。
葛振林、宋学义重返狼牙山
狼牙山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革命军人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宁死不屈,是燕赵英雄的光荣传统。”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勇士的壮举题词。
疫情期间,李晓辉经营的狼牙山文化博物馆也受到影响。“最近狼牙山的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有了希望。”李晓慧说。
说起狼牙山文化博物馆,就不得不提李晓慧一家。抗战时期,祖父将自己的院子捐献出来,成为黟县县政府机关。据李晓辉介绍,当时他家的庭院是一座四合院建筑。时至今日,仍然有三座主屋孤零零地矗立着。“我爷爷告诉我,他知道会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把房子借了出去。”李晓辉说。
狼牙山文化博物馆
自幼受到红色文化熏陶的他,30多年前就开始系统收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物品。“当时我想建一个博物馆,后来我开始欣赏石文化并收藏它。”李晓辉回忆道。据了解,狼牙山文化博物馆总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地下一层及一、二层为展厅。展厅总面积约4200平方米。三、四、五层为展厅。博物馆配套酒店、会议接待等服务设施,包括民族魂——红色抗战馆、石缘——九洲奇石馆、民俗风情——农耕文明馆、蝴蝶艺术标本科普教育陈列馆。参观博物馆后发现,红色文化贯穿于他的博物馆。在赏石展厅里,李晓辉将他十几年来收集的天然石材一字排开。石头上的自然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我的仓库里还有很多,我希望继续寻找这些天然的红色文化,传承狼牙山的红色文化。”李晓慧说道。
李晓辉是狼牙山脚下红色旅游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依靠红色旅游发展致富。小编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中,黟县打造“三带四金”模式,践行旅游扶贫新路径,真正让贫困群众从旅游产业发展中受益。2019年,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综合效益51亿元,分别增长18%和17%。
对于狼牙山五勇士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和一些关于形容疫情形势险峻相关内容,本篇文章都有做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