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网友们都很想知道全暴雨洪涝,东京先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和关于日本东京降雨大吗的一些题,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揭晓一下关于全暴雨洪涝,东京先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的案。
日本东京的“首都圈外排水道路”由63公里长的管道系统和5个巨大的竖井组成,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英国广播公司
标准25米游泳池的水可以在不到3秒的时间内排出并排空。
过去几十年来,东京应对台风降雨和河流洪水的能力日益提高。其错综复杂的防洪系统被BBC报道为全排水行业“神一样的存在”。
东京现在拥有数十座水坝、水库和防洪堤,使其成为世界上排水渠道最多的城市。
日本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历史降水记录设计东京的防洪能力,最高可承受50毫米/小时,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和建筑密集的地区。
我国对特大暴雨的定义是6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
也就是说,东京一小时内就能消掉一场“大暴雨”的降水量。
根据我国最新的2022年《城市排水防洪标准及相应降雨量》,北京防雨标准为2688-2990mm/24h。
电影《唐人街探案3》选京东地下排水系统作为最终场景|豆瓣
2019年,日本超强台风“海贝思”过境,东京共排放1000万吨水,相当于15座摩天大楼。
日本是怎么做到的呢?
东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分洪设施,首都圈以外的水道有33,354条。
该项目耗资20亿美元,历时13年于2006年竣工,平均每年使用8次。
当河流发洪水时,水会流入70米高的巨型排水井。整个城市有五个这样的竖井。这些竖井足够大,可以容纳航天飞机或自由女神像。
这些竖井通过63公里长的地下排水管网相互连接。当水即将到达江户河时,调压罐降低流量,然后将水抽入江户河。
只需做一个心理练习即可了解排水系统的威力。
想象一下一个标准的25米游泳池,里面装满了水,连接到带有13,000马力水泵的排水系统。当水泵开启时,每秒可推200吨水,两到三秒即可将水池排空。
中国规划设计院王家卓说“这个工程准确地称为地下河,也可以翻译为分洪隧道。”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介绍首都圈外的郭放水道路的主要功能是在中小规模时将部分溢出河水分流至更宽的河道。中川、仓松川、御宅九尾川、十八水道、小松川等大小河流泛滥。江户川的防洪对策。
日本协力机构的伊诺卡表示“按照50毫米/小时的降水标准,该系统可以处理40毫米/小时的降水。”
街道各处均设有排水设施
如果说“都市区外的毛细血管”是东京排水系统的“大动脉”,那么基础设施就是“毛细血管”。
防止雨水引发城市洪涝,就意味着减缓雨水收集速度,为排水争取时间。
东京采取了“抑制雨水外流”对策,包括透水铺装、绿色屋顶、蓄水模块、渗井、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
尽量减少雨水收集。
在神田河等流域,开发建设用地时必须采取控制600立方米/公顷雨水的措施,即控制、调节或渗透60毫米的径流深度。
东京还非常重视排水管网和蓄水池的建设。
简单来说,就是将排水管网与储水池相连,将雨水及时储存在地下。
东京利用一些公园和运动场修建了许多“兼职”蓄水池。例如,和田堀六号调节池调节蓄水量为48万立方米,日常用作棒场。
做一块“海绵”
东京极易发生洪水,但很少被洪水淹没。
东京位于平原上,有五个水流湍急的河流流经其中,还有数十条在雨季水位上涨的河流。
此外,高度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开采导致东京部分地区出现地表沉降。地面沉降改变了排水系统的坡度和水流路径。一旦降雨过多,地面就无法快速排水。
1947年,台风凯瑟琳袭击东京,摧毁了约31,000所房屋,造成1,100人死亡。
十年后,台风神野川来袭,一周降雨量高达400毫米,街道、房屋和商店被淹没。
此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对防灾的财政支持。
台风“神野川”给日本造成巨大损失维基百科
日本协力机构灾害专家井冈表示“即使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的战后恢复时期,日本政府仍将国家预算的6%至7%用于减灾和救灾。”
东京的排水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灵活,包括源头雨水控制、管网、泵站、储水池等一系列措施。它被称为“海绵城市”。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水资源专家托塔哈达在2017年参观东京排水系统后表示“你会意识到,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面前,你是多么的渺小。”
东京的河流平日里是美丽的风景,但一到大雨就危险了|盖蒂图片社
现任日本河滨研究中心主任的土屋甚至在其2014年出版的《被淹没的首都》一书中警告称,东京还没有做好应对全变暖可能引发的暴雨的准备。
面临危险的不仅仅是东京
关于全暴雨洪涝,东京先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的话题,和一些日本东京降雨大吗相关内容,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帮助到大家。
No Comment